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2日 08:00
信息来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浏览次数:
区 管 委 办 公 室
一、抓协调促进度,项目建设推进成效明显。重点调度过亿元大项目107个,总投资364亿元,累计制发《项目推进受理事项承办通知》230多份,协调解决问题900余件次,落实土地指标的40个新签约项目全部开工,浩然特塑等47个重点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对豪雅等重大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分包的8个项目,荣泰金属、航泰环保已全部投产,其余都进展顺利。
二、抓考核促落实,督查考核制度不断健全。进一步创新完善督查考核体系,促进全区工作目标有效落实。突出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坚持周调度、旬计划和月考核,做到不看“账面”看“地面”,考出实绩、考出公平。突出重点工作督查,完成市、区级领导批示68件次,通过开发区督查、督办通知等督办事项110件,促进了全区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全年共受理市长电话、市长信箱453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回复率达100%。在全区率先启用OA办公系统,在办公室日常考核中引入“工作日志”制度,深入开展办公技能和写作竞赛等素质提升活动。
三、抓服务促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以文辅政。55篇信息被市级及以上采用,7篇信息被市主要领导批示,1篇信息被国办专报刊发,数量和质量都实现新突破;制发各类公文400多件,完成80多份重要讲话材料的撰写以及100多份重要文字材料的审核把关。二是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组织重要会议300多次,协调领导参加会议220多次;筹备国务院调研、重点项目观摩等重大活动20多次,完成中央、省市领导参观接待活动30余次;物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抓好专项工作。狠抓党建、档案、保密、应急等工作,蔄山镇晋升为省一级档案室,并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先进镇。区级机要室、档案室、应急指挥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区 党 务 工 作 部
一、抓亮点、求创新,基层党建争一流。开展建党90周年表彰、汇演等系列庆祝活动;在全市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率先举办新任村干部培训班;加强镇“五小”建设,《走读干部变住读,服务基层干事业》作为全市唯一典型入选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撬动民意杠杆》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列全市党建四大创新课题申报全省基层党建创新奖;《人民网》长篇刊发汪疃“听心声、传党声、回民声”做法,草庙子镇农村离职干部协会、苘山镇“十百千万”活动等创新做法得到推广;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0家。
二、强素质、转作风,优化服务顺民意。实施“党群连心”工程,争取市直包村单位资助31个村320万元;发动机关干部结对帮扶372个困难户,落实款物35万元;选派48名机关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29名机关干部驻村蹲点;组织265名干部开展“深入群众大走访”,解疑释惑办实事,赢得广泛好评,全市社情民意调查列四区第一;帮助企业吸纳劳动力2000多人;参加新农保4.1万人,参保率97.5%,积极化解劳资纠纷,构筑和谐用工环境。
三、抓教育、扬正气,党风廉政上水平。严肃工作纪律,录用9名公务员、2名选调生、19名教师,组织干部培训11期,建设标准化干部档案室;党务公开工作得到市领导高度评价;建立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6个,区级9个;草庙子村等6个村被评为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投资42.3万元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区镇两级办事大厅全程视频监控;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唯一到省以上纪检监察系统上访“零记录”。
四、抓统筹、造声势,凝心聚力促发展。在中央、省级媒体分别发稿60多篇,市级发稿600余篇,不断提升开发区知名度;办好《工业新区报》;开展文明单位、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群团工作,维护职工权益,引导妇女、青年创新创业;抓好征兵工作,输送优秀青年40名;争取市民宗局支持复建佛教寺院金井寺;引进投资6000万元的中立安装项目,协商市报业集团将印刷物流项目落户开发区。
区 经 济 发 展 局
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实际到帐外资预计达80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引进了威海迄今日资最大的豪雅光电科技和台资最大的日月光电子封装项目;储备世界500强企业—美国K2高档户外体育用品等35个高端项目、新型碟式太阳能发电设备等17个涉蓝项目。
二、外贸进出口创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列全市第一;其中出口总额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55%,增幅及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三、发改工作亮点多。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5%,列全市第一;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45.1%,预计考核得分列四区第一;争取扶持资金2836万元,超计划41.8%;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完成鲲鹏地毯等3个省级立项、区级备案66宗、审批政府性投资项目31个。
四、服务业强劲发展。制定奖励政策、争取扶持资金促发展,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五、统计调查高质有效。高质量完成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并位列第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获省级先进集体;规范完成全市唯一的“三上”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试点工作受表扬。
六、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1445家次,排查隐患2175条,整改2166条,整改率达99.6%;组织区级演练2次,指导100多家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并演练;培训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143人,一般行业安全管理员470人次。
七、关心基层群众冷暖。出资5046元,为草庙子镇西李家夼村购置办公设施;帮售秋果7000余斤;帮扶18个贫困家庭现金13100元。
区 建 设 局
一、以绿化及河道整治工程为载体,不断提升开发区城市品位。投资4500万元,对草庙子河进行二期整治工程,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1.4万株,1座中桥和2#、3#两座橡胶坝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对高速东河道及罗家庄河道进行整治。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干线公路及桃威铁路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达228万平方米,共栽植各类苗木35万余株;高雄路、浙江路等道路栽植各类苗木5000余株,地被2万余平方米。
二、以道路及配套工程为载体,不断完善开发区城市功能。道路工程方面,完成了晖阳贸易路、云南路路基工程,硬化广场西路北段等5条道路路面26000平方米;协调指导开工建设汪疃-佃里、东道头-威达等7条重点县乡公路,总投资达4580万元。给排水管网方面,完成开元路-草庙子河污水和新加坡工业园2条给排水管道共计2000米;改造老旧管道16公里;苘山镇排污工程共施工20公里,砌筑检查井380多个。供热管网方面,完成普源供热站——航泰环保科技等供热主管道土建工程;铺设了分支主管网4000多米,对19个小区、30多家企业供热,供热面积达32万平方米。
三、以旧村拆迁及保障房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群众居住幸福指数。协助管委领导积极沟通市建委、房管局等部门,争取到了开发区独享的优惠政策。南刘章、北台、阳泉等六个回迁安置区正在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2个项目,共10栋楼552套,总面积2.5万平方米。拿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选址意见和申请流程。
四、以服务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推动项目规范建设。建筑市场管理方面,共办理招投标项目95个,建筑总面积50万平方米;办理施工许可证项目15个;完成45个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对在建145个工程325个单体进行监督,监督面积138万平方米;新增开发企业5家,开发区房地产企业达18家;为万泉花园、天洋渔具等9个工程发放了综合验收备案证书。工地管理及农民工工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解决农民工工资36起,金额750多万元。
区 财 政 局
一、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双提高。1-11月份,我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4962万元,同比增加10024万元,增长57.88%,超出全市平均增幅41.12个百分点,税收比重、工商税收比重和四税比重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指标16.62个百分点、9.92个百分点、11.14个百分点,各项质量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二、民生保障能力全面提档升级。1-11月份,全区民生支出15370万元,同比增长64.42%。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分别增长40.58%、26.54%、86.13%、134.47%。兑现教师绩效工资1020万元,拨付校安工程资金1967万元;新农合财政补助由2010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30元,全区增加补助649万元;安排680万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补助,对国家307种和省增补的216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
三、落实惠农政策不打折扣。通过“涉农一本通”,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补贴202.36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95.18万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 678.6万元、玉米良种补贴92.6万元。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4067万元;拨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资金848万元,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覆盖三镇的两座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了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农村环境问题。
四、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有力。对管委新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编制招标上限价及招标36个工程项目,合理压低报价826万元;审核工程结算36项,核定工程造价8650万元,审减值621万元,审减率7.2%。组织政府采购20项,采购金额923.9万元,有效节约资金118.95万元,节支率11.4%。
五、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大。上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中央应急度汛、省级生态湿地补偿、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两区”重点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安全生产“以奖代补”、企业自主创新及技术进步等项目19个,争取项目资金2900万元。
区 社 会 事 业 局
一、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威海四中、十四中综合楼和汪疃幼儿园如期交付使用。苘山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主体完工。区职业中专教学楼扩建完工。更新学生班车9辆。招聘教师19名,中考升学率同比提高3%。市五大联赛夺得金牌5枚。改造中小学食堂7所,举办应急救护培训3期,应急演练19次,全市学校安全生产抽查中我区得分最高。
二、医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镇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新农合年筹资标准提至280元,25523人获补偿1346万元。完成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费即时结报。镇卫生院实施公开竞聘上岗,完成综合配套改革。计生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晚婚晚育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全部达标。市优生科普宣传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惠农补贴227万元。新增超市直供基地3300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项,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1处。春季造林2500亩,植树25万株。完成白蛾防治和森林防火任务。完成11.2万亩林权改革和省林地保护规划编制。争取林业国家项目资金220万元。建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渣沼液利用示范基地5处。
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投资7200万元,完成42个市级重点村综合整治,打造米山水库西黄线—汪堡线17个村的精品示范区,我区“连片整治、经济林建设、秸秆压块、垃圾处理”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开展草庙子河、高格河、山马河、阮岭河及14条市级整治村村内河的整治和柏家庄、下韩家塘坝除险加固。建农家书屋18个。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低保、五保标准,扩大临时救助面。对919名重度残疾人和高龄老人等补助50元/月;发放贫困家庭走访慰问金23万元。对200多名大病患者和优抚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100.9万元,对77名特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8万元。完成50户脱贫奔康和130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指导169个行政村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
六、平安建设保障社会和谐。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摸排化解不稳定因素,做好重点人员稳控,连续四年实现到省进京“零上访”,荣获全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
区 经 济 合 作 局
一、择商选资工作。内资考核方面,1—11月份,全区实际到位内资31.04亿元,同比增长30.08%,增幅位列全市首位,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招商活动组织方面,共组织参加国内外招商推介活动20次,对接国内外客户400多人次。招商引资成果方面,共签约项目17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内资项目16个,其中投资额过1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11个;外资项目1个,并促成外汇到账110万美元。同时,还储备了重点在谈项目46个。
二、科技经贸工作。科技创新方面,全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中心各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全区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8项,金泓化工等30多家企业进行了生产线技术改造;全区共申报各项专利113项,其中授权专利47项,均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企业服务方面,为企业申报各类项目73个,获批52个,争取扶持资金已到位1196.5万元,超出年计划19.6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方面,七家重点用能企业共完成节能措施15项,节约标煤0.9万吨。全区1—3季度能耗降低2.9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
三、分包项目建设工作。目前我局分包的8个项目里,实施了6个项目,华亿塑胶、翔宇电子2个项目因土地制约目前无法实施。已实施的6个项目进展顺利,圣坤贵金属项目已投产,园区综合楼目前正在进行整体装修,商业带开发已由金燕欣达公司承接,该公司正在进行注册临建;高鹏国际广场项目在进行桩基施工;双金机械项目综合楼正在进行桩基施工,车间部分将在场地平整后施工;海王医药项目综合楼和车间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红石顶项目正在进行厂房整体装修;立华植物纤维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门窗安装及防水保温处理。
四、联系村帮扶工作。对接汪疃、苘山两镇政府,对韩西庄、裴家埠两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韩西庄村,投入2.3万元,购买各类树苗80余株;在裴家埠村,投入1.4万元,购买树苗50余株,并参与整修该村苗圃;同时安排专人现场考察监督。两村均已圆满完成环境整治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