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临港党建>人才工作
威海临港区2024年三季度人才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21:16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群工作部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威海临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部署,紧扣区党工委“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大抓争先”工作要求,在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上下功夫、做文章,奋力打造新时代临港区人才工作新格局。

重点工作

1.8月21日-24日,成功举办数实融合全国行暨威海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2.9月20日-22日,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3.工信部火炬中心网站发布《山东省2024年第1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告》《山东省2024年第2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告》,我区包括威海赛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98家企业入选。

一线动态

1. 9月25日,举办“外国专家临港行”活动,邀请白俄罗斯材料科学、无线电等领域青年人才,实地考察圆环陶瓷、多晶钨钼、瑞泰电子等相关领域企业,并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开展座谈交流。(区工委党群工作部、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

2. 围绕就业创业、视频制作、交流联谊、感知家乡等主题,举办“杞梓之临 港好有你”青年主题系列活动12场,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归属感。(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3. 9月27日,举办“社区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路径和方法”专题培训邀请山东大学郭剑雄教授授课,全区共140余名社区工作者参加,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区工委政法工作部)

4. 举办数实融合全国行暨威海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第二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共约8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参加。会上,多位院士专家、企业高管作重要报告,“数字友好城市标研基地”“碳纤维集群产业大脑”正式启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碳纤维)”揭牌,“全国碳纤维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28个数字经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区经济发展局)

5. 8月14日,举办“威海籍学子家乡名企行—临港区专场活动”,邀请河南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38名威海籍学子来区学习交流,激发青年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组织6家企业22个项目参加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10人进入决赛,依托大赛发布技术、人才需求榜单27个,成功揭榜19个。举办威海市“技能兴威”临港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共设置28个赛项,目前已结束20个赛项,906人获取证书。于日芬、徐从富获评市级优秀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区科技创新局)

6.打造全国首个集“碳管理+碳服务+碳金融”于一体的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碳报告、碳认证、碳管理、碳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试运营以来,已为金威化学等8家科技型企业出具产品碳足迹报告,帮助企业减少一半以上时间和费用。设立威海临港区能碳数字产业研究院,组织30余名青年人才参加CCAA实习审核员培训,进一步提升碳资产认证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为双碳服务积蓄人才优势。(区财政金融局)

7.开展新就业无房职工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培训,指导乡镇工作人员做好受理工作,积极宣传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为来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区建设局)

8. 依托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威海茶园数字化技术科技小院”,是我省首个持续性开展茶园数字化技术研究的平台。(区社会事业局)

9. 依托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平台,组织区内骨干医师参加健康大讲堂、能力提升培训等,共培训80余人次;选拔1名中医骨干人才参加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安排3名优秀中医药青年医师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着重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10.实施“常青赋能”青年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实践”“集中+优选”“线下+线上”形式,举办系列培训3场,辐射青年200余人次,帮助青年拓宽知识视野,明确创业思路。建立“常态化一线问需、周片议汇总、集中专题会商”服务机制,选优配强34名包企干部,对镇域268家企业全覆盖对接联系,让企业真切感受服务“温度”与“速度”。(草庙子镇)

11.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学训合一”优势,7月18日-22日,邀请优秀农业企业技术人员、本土农业专家为青岛农业大学18名学生开展田间课堂、实操实练等各种技能培训,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农业生产的魅力,为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汪疃镇)

12.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切实为企业发展赋能,临港区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并于8月2日,举行“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区新材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