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临港大数据
威海临港区:科技加持 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1日 14:26

信息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浏览次数: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眼下,在威海鸿树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樱桃大棚内,红彤彤的大樱桃已挂满枝头。依托“水肥一体化中控系统”、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系统等智慧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大棚大樱桃成熟时间从现在可一直持续到7月份,大幅延长了收获时间。 



威海鸿树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金说:“我们通过一部手机下载一个APP,完全可以给我们21个大棚进行浇水、灌溉、施肥、打药,而且能每天观察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大大节省了人工费用,增加了效益。 ”

近年来,威海临港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生产管理智能化、种苗繁育专业化。在樱聚瓦苗木公司的种苗繁育基地里,新培育的苹果苗长势喜人。


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研发经理高常燕表示: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我们自主培育的苹果砧木苗,目前实验室大概培育了13个品种。这种优质的苹果苗具有早花早果性,第二年的亩产量就能够达到2000斤。

基地还能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培育出抗寒、抗旱、抗盐碱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苹果苗,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我们建成苹果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1200亩, (苹果苗)远销国内30多个地区(省市),目前,可年产高质量苗木100万株。 ”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仙林说。

目前,威海临港区共建有农业设施644个,设施总面积2590亩,云管理、物联网、质量追溯等数字技术更多地覆盖田间地头。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党组成员王国东表示:我们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市场”的思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现代化水平,示范带动威海临港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