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6:13
信息来源: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浏览次数:
10月23日,临港区举行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临港区打造“临港AI项目管家”等三大智能体,并深化“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模式,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以AI智能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审批效能。
围绕企业和项目办事高频需求,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精准发力推进四项“一件事”审批改革。据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基波介绍,项目立项审批“一件事”将企业投资项目立项、节能审查等4类业务整合集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实现环评审批、项目核准等4个事项同步办理;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联动多部门同步办理6个事项;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整合施工许可、市政审批等4个事项,实现“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基本覆盖项目开工前所有重点环节。
为解决审批繁杂、服务分散等痛点,区行政审批局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临港AI项目管家”“可研报告AI审查专家”和“水保方案AI审查专家”等三大智能体。
“‘临港AI项目管家’归集了工程领域700余件政策文件,优化2300余条疑难解答,嵌入收费计算与能耗评估算法,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24小时‘秒级响应’服务,实现‘企业跑腿问’到‘系统精准导’的转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科长隋心介绍:“可研报告AI审查专家”和“水保方案AI审查专家”可有效解决相关报告审查“专业门槛高、人工审核慢、标准执行难”等痛点问题。
AI智能体投入使用后,企业办事的“速度感”和“便捷感”显著提升,审批路径更加清晰,部门初审全面提速,审批效能将实现质的跃升。
在改革过程中,临港区还着重平衡“智能效率”与“服务温度”,建立起三重保障机制。据隋心介绍,“双轨服务”兜底,简单问题AI应答,复杂问题业务骨干介入;“动态迭代”提质,知识库每月更新,算法季度优化;“标准刚性”保障,审查结果均附带政策依据,审批标准执行一致率达100%,通过人工兜底确保服务“有温度、可信赖”。
与此同时,区建设局全面实施“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新模式,将规划审查、公示与土地出让合并进行,同步前置施工图审查,变串联为并联审批。
以往,从土地招拍挂到规划审查、施工图审查,流程漫长,部分项目时间成本难以承受。新模式下,通过流程再造,在办理土地手续前即完成方案审查与修改,实现“多证齐发”。
为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保障勘察设计质量,结合项目实际需求,临港区还对施工图审查工作优化举措。“我们推行‘伴随式’审查,针对重点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即介入,建立密切沟通机制,减少修改反复;实施容缺受理,在核心文件齐全前提下先行启动审查,压缩整体时限;开展上门服务与培训,组织审查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提升行业专业水平。”区建设局国土与规划管理科科长颜爱君表示。
临港区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系列举措的落地,将进一步打破审批壁垒、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临港区项目审批提速、企业发展赋能,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