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图文新闻
老旧果园“焕新生”,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09:04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5月12日,走进临港区草庙子镇垛岭村的现代化果园示范田,一行行立柱排列整齐,新栽的爱妃苹果树苗已舒展新绿,这片占地近13亩的果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苹果一直是垛岭村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凭借苹果种植和果干加工远近闻名。近年来,临港区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果园,通过现代化种植、养护、采摘,作业效率和苹果质量大大提高。“村里的苹果树已经种了有几十年了,都是传统种植模式,行距窄、树冠高,平时不论套袋还是摘果都比较费事,现在区里的现代化果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希望。”垛岭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波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上个月,垛岭村拔掉了老旧果树,加设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采取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将原本的低质低效果园打造成高质高效果园。“现在采取的都是宽行密植,行距一般是4米左右,株距1米到2米,便于机械化操作。”王文波说。

为了提升果园的现代化水平,垛岭村还聘请了农业专家对果园养护实行全流程科学指导,并在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让果树实现三年挂果、五年丰产。

低质低效果园的改造提升,不仅能够提升果园的经济效益,也将为垛岭村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全村果农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为村集体产业,果园在每个农事节点都化身“共富工坊”。每到授粉、疏花疏果、剪枝、套袋、采收等关键时节,村民都会主动报名参加劳作。“大家最高工资一天180元,都是日结的,村民们非常积极。”王文波说。

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接下来,垛岭村将陆续推动其他果园的升级改造,让“老果园”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如今的垛岭村,苹果产业链不断延伸,村庄的经济版图也正在重塑。村西头果品加工厂的苹果干正不断“走”下生产线,电商直播间里年轻的“新农人”正用方言讲解产品特色,依靠小小的苹果,这个村庄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临港区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果干加工、大棚种植、牲畜养殖、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结联“共富模式”,构建起以农业项目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格局,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