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09:24
信息来源:临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盛夏伏天,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微生物易于滋生繁殖,食物极易受到污染,是食物中毒高发时段,同时正值旅游旺季,游客不当的饮食习惯极易引起腹泻等肠胃疾病。为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夏季特别是外地游客饮食安全及重大赛事活动、红白喜事等大型聚集饮食安全,临港区市场监管局特发布夏季高温季节餐饮安全温馨提示:
1.规范餐饮服务单位操作行为,严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餐饮服务单位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义务,肉类及肉制品要严格查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肉制品合格证明及非洲猪瘟合格检测报告,禁止以假充真;食物加工操作规范、烧熟煮透,防止生熟交叉污染,未经许可严禁制售生冷凉菜;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严禁“乱添加、非法添加”;餐饮具、刀具、菜板等要及时清洗消毒到位;保持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具有防鼠、防蝇、防尘“三防”设施,严格实行鼠患等虫害病媒生物防治消杀;加强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管理,持有有效健康证明;规范食品留样。
谨慎采购、加工、使用四季豆、鲜黄花菜,烹饪四季豆的时间一定要足够;禁止采摘、购买、加工制作不明品种的野生蘑菇、福寿螺、发芽的马铃薯;不得加工制作腐烂变质、霉变食品;不得加工制作腐败变质的鲐鱼;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防止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2.海鲜与冰镇啤酒等冷饮同食易腹泻、呕吐
炎炎夏日,很多朋友在吃海鲜时习惯来杯冰镇啤酒,之后就会造成腹泻、呕吐、通风等症状。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冰镇啤酒等饮料,就会造成肠胃不适,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
3.海鲜与鲜凉水果同吃会造成腹痛等症状
在食用海鲜的同时与新鲜水果同吃,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产生以上不适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4.海鲜最好高温杀菌
不少人喜欢吃生鱼片、生蚝等,也许你不知道,美味的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细菌,且它们的耐热性都比较强。一般来说,海鲜最好是在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加热4~5分钟才可放心食用。因此,生吃海鲜一定要慎重。
5.过敏体质人群慎吃海鲜
海鲜美味,易不可贪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腹泻、呕吐、眩晕等。
饮食建议:
1.海鲜宜与大蒜同食,大蒜中含有大蒜素可以驱虫杀菌,而且降血脂消毒。
2.食用海鲜时,可以适量饮用白酒和米醋,不易喝冰镇啤酒、饮料、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