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0:23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7月28日上午8点半,走进临港区综治中心,只见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小桌子”前已坐满工作人员。电子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格外醒目:网格排查问题26条、热线接单量110件、未办结事项12件……一场围绕群众诉求的研判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昨天接到群众反映某企业危化品存放不规范,今天必须敲定多部门联合检查方案,及时给群众反馈。”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彦伯的话刚落,相关负责人员立刻接过话头,10分钟内便形成了详细处置流程。
这样高效的协作场景,每日一早都会上演,靠着“小桌子”解决“大问题”,在临港区综治中心已成常态。作为全市首个实现“政务+综治”两个中心一体化运行的县级综治中心,临港区综治中心以“五个规范化”要求建设,将16个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上半年累计接待群众3200余人次,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率达92.7%,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着“群众说事办事,最多跑一地”的临港解法。
数据先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
大屏幕上显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是综治中心每天服务群众工作的“上帝之眼”。
“我们每早的研讨会核心是聚焦人和事这两类数据,关心相关人员的动态,跟踪未办结问题的情况,利用‘小桌子’这个最小单元实现快速响应、精准协同、现场解决,争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和初始状态,避免将小事拖大。”刘彦伯说。
记者注意到,屏幕上“群众诉求提前摸排率96%、矛盾纠纷平台化解率达100%”的数字格外亮眼。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心构建的网格、热线、矛调三大平台数据融合机制。
刘彦伯点开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只见红、橙、黄、蓝、绿不同颜色分别标注着不同的事项,“我们建立了‘摸排-分析-联动-处置-反馈’闭环机制,通过“五色管理”工作法对网格内的人员、出租房、‘九小场所’、重点部位、网格事件等5个方面服务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管控,引导群众从‘有事找热线’向‘有事找网格员’转变。”刘彦伯说。
即将在年底上线的社会治理数智化项目,将让这种预判更精准。“项目建成后,数据壁垒将被打破,人口、房屋、企业等信息将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分析和ai模型,帮助我们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理策略和服务计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处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刘彦伯介绍。
多元合力,让调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感谢你们,当事人这笔补偿款终于拿到了!”在大祝调解服务中心,山东齐鲁(威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苗莉莉代表当事人对大祝调解服务中心调解员吴梦苑连声道谢。
当事人因企业未签劳动合同辞职维权,律师与调解员线上线下联动,仅用1天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本次调解为双方当事人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经过细致的沟通和梳理,我所代理的劳动者对本次调解的结果非常满意,为他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安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开启全新的生活。”苗莉莉说。
截至目前,大祝调解服务中心已协助中心化解劳动争议等案件30余起。“以前这类纠纷可能要走仲裁甚至诉讼,现在在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吴梦苑说,为进一步发挥专业律师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综治中心增设了大祝调解服务中心,大祝调解服务中心引入8名执业律师,全程参与中心的各项事务,平衡“法理”和“情理”,同时,建立“一案一卷”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综治中心运行的专业化、法治化。
这种专业力量的聚合效应,还延伸到跨部门协作中。综治中心整合了9个常驻业务部门和7个轮驻部门入驻中心,确保综治中心涵盖所有涉及群众矛盾纠纷的行业领域,让所有事项都可接可办。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临港区还重点打造了森源、红姐2个品牌调解室,进一步提高相关矛盾纠纷的吸附率,让综治中心转得顺、干得快。针对机构短板,综治中心与环翠区法检两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引入仲裁机构力量,实现了访、诉、调一体的工作格局。
全域覆盖,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你们说得有道理,我听你们的!”在草庙子镇综治中心,调解员、律师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讲老百姓听得懂的“粑粑地瓜话”。随着纠纷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一场由邻里口角引发的纠纷,在镇综治中心联动介入下,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纠纷的高效化解,离不开对基层治理痛点的精准洞察。据草庙子镇党委副书记邢家兴介绍,今年5月,草庙子镇完成“政务+综治”一体化的建设,打造了草庙子镇综治中心,整合了司法、社会治理、12345热线等10个部门,配备了38名专职骨干、法律顾问、调解员常驻办公。新中心启用以来,接待群众1700多人次,提供专业法律咨询300多次,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有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我们都要自己到处去找相关部门。现在镇级综治中心建好以后,我们可以跟律师、调解员、职能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进一次门,问题就都解决了,非常方便。”前来办事的村民隋增法说。
目前,草庙子镇、汪疃镇、蔄山镇均完成“政务+综治”一体化的建设,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下一步,临港区将聚焦宣传推广提质、功能体系完善、空间布局优化、运行机制建强、服务效能提升五大关键,持续深耕细作,全力打响擦亮“睦临友好・温馨港湾”综治中心品牌,以更实举措筑牢基层治理根基,为全市社会稳定大局注入强劲临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