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图文新闻
从“模糊培养”到“精准育人” 临港区搭建全方位人才培养“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 10:06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最近这段时间,临港区科技创新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对区内企业进行新一轮走访调研,面向广大职工解读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政策要点、申报流程。在与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交流中,同步对接校地合作、校园招聘等人才储备计划,把“人才经”念到了企业心坎上。

临港区科技创新局人力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企业得有的放矢。像碳纤维上下游企业,需要破解传统职称评审标准泛化、专家不对口等问题,就联合龙头企业、高校、行业协会,打磨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施意见》,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成果占比,首创“述职答辩”机制,驱动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像威达机械这样的企业,需要储备新生代人才,就给他推荐山东-高校直通车这样的专场招聘会。

通过调研走访,临港区已初步摸排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需求65人。

在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临港区同步推进人才培育载体建设。作为破解技能实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临港区公共实训基地正加速建设,建成后将面向全市劳动者及市场主体,提供从技能实训到就业推荐的全链条服务,年培训能力达3000人次。为最大程度贴近产业实战,基地在空间设计上特别采用“大挑高”标准。

山东筑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商务经理都军磊说,因为一楼是有桁吊的,得考虑这个桁吊的工作,现在采用BIM系统,提前把工程每个大工序分解开,想提前把这个方案已经编制好了,然后来直接按照方案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如今在临港区,技能大赛、劳动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已成常态化品牌,累计吸引160多家企业参赛,孵化创新成果近百项。通过“以赛代评”“以展促创”机制,已有519名技能人才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

“现在有差不多20名技能人才,今年还会申报高级职称。我们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主要销往南美、欧洲,今年目标任务差不多能到五、六千万元。”威海威铣精密数控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