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图文新闻
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日产8000平米“黑金”布!富碳科技在临港碳纤维“链”上起舞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08:55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8月5日,走进威海富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泛着金属光泽的碳纤维预浸料缓缓输出,即将奔赴渔具、无人机等多个领域。这家成立仅五年的企业,正以精密智造为笔、协同创新为墨,在碳纤维产业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智能生产线撬动“质效双升”

“这条刚投产的预浸料生产线,正在生产M46-0540高模量碳布,专门用于高端鱼竿,其机械物理性能是钢的15—20倍。”生产主管陈晓鹏站在设备旁介绍,该生产线专注“小布号”生产,日产能达2000多平方米,相比原有生产线,分纱更均匀、精度更高,稳定性也大大提升。

在50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三条预浸料生产线与一条制品生产线有序排列,不到50名工人便能支撑全流程高效运转——每条线仅需3至4人负责巡视、上料等运行工作,核心环节全由智能设备把控。“从原丝到预浸料,全程可视化监控,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都能精准追溯。”陈晓鹏说,正是这样的精度,让富碳科技的产品在渔具、汽车部件、低空经济等领域站稳了脚跟。

如今,预浸料线与制品线满负荷运转,订单排至9月份,预浸料年产量达250多万平方米。车间尽头的成品区,预浸料即将发往广东等地,成为山东制造“质”“量”齐升的生动注脚。

技术突破叩开高端市场大门

实验室里,技术团队围着一块碳纤维汽车翼子板讨论参数,电脑屏幕上的抗撞击力曲线稳步攀升。“这是给吉利汽车配套的产品,传统金属翼子板重约4公斤,我们的产品仅1.2公斤,性能却能满足各种严苛的测试标准。”总经理宋恺拿起样品介绍,为实现这一突破,团队联合吉林大学攻关近一年,从树脂配方调试到力学性能优化,仅抗撞击测试就做了上百次,去年底通过吉利汽车测试,现已量产。

依托这样的技术实力,富碳科技已开发出200多个单规的预浸料产品以及十余种制品,应用场景从日常的渔具、运动器材,延伸至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翼子板是产学研用协同的成果,让实验室成果转化周期缩短了近一半。”宋恺说,企业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北京奇点汽车等组建创新联合体,从实验室试制到批量生产,平均仅用2个月就能完成技术到产品的跨越,“高校出理论、企业做转化、车企提需求,这种模式让我们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抢得了先机。”

产业链协同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碳纤维产业链的中游企业,富碳科技在临港碳纤维产业园找到了“最佳搭档”:特殊树脂研发找光轩新材料,预浸料市场对接安德森复材……“不出园区就能配齐所有辅料,这是我们快速响应订单的底气。”宋恺说,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模式,让企业去年订单量近5000万元,今年正朝着全年7000万元目标冲刺,客户覆盖低空经济、汽车、体育休闲、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从2020年创立至今,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临港区营商环境的滋养。“项目落地时,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安排专人跟进,协调解决设备入场难题,真正做到‘有呼必应’。”宋恺感慨,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能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与生产。

一根根高强度碳纤维,正编织成临港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之网。临港区始终致力于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通过汇聚上下游资源,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联动。同时,积极提供服务,为企业搭建沟通平台,助力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让新材料产业链各环节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瞄准百亿目标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