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09:00
信息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每次直播,都能卖不少豆面和小面条,要不是他们来帮忙,这些土特产卖的就没那么快了。”威海临港区汪疃镇孙家沟村村民孙树保高兴地说。近日,临港客货邮服务中心的助农服务队再次来到村里,通过直播将村民手工制作的特色面食销往全国各地。
8月11日一大早,临港区汪疃镇孙家沟村的孙树保已经在自家的面条加工作坊里忙活开了。和面、压面、切条、晾晒……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孙树保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这一整天能做2000斤左右,趁着太阳足赶紧晾晒。”
在临港区,像孙树保这样受益于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村民越来越多。今年4月,孙家沟村的赤松茸种植户们就率先尝到了甜头。当时正值赤松茸丰收季,但销路不畅让村民们犯了愁。临港客货邮服务中心及时伸出援手,不仅开通每日电商专线运输,还组织助农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播销售。
“家人们看这朵赤松茸,菌盖饱满,菌褶密实,是今早刚采的鲜货!”服务中心主任邵玮晶的直播让赤松茸日销量从最初的50箱猛增至300箱。通过与京东物流合作搭建冷链通道,外地订单占比跃升至35%,实现了“早上采摘、下午发货、威海同城当日达、外省订单48小时送达”的高效配送。这种“眼见为实”的销售方式立即见效——2.5小时的直播就吸引了百余名网友下单,日销量从最初的五六十箱猛增至300多箱,足足增长了五倍。短短40天的销售期,就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这种成功的助农模式正在更多农产品上得到复制。临港区创新推行“公交+邮政快递+电商物流”模式,通过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既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又打开了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的通道。
目前,全区已开通6条客货邮公交专线,设立50个村级服务点。其中,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党建红+邮政绿+交运蓝”融合服务点11个,升级改造村商店服务点33个,设立贫困户服务点6个。2024年9月投入使用的临港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集快递分拣、配送、便民超市、优质农产品展示、电商等功能于一体,标志着“区级中心-镇级节点-村级末端”的三级客货邮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建成。
在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方面,临港区将村级服务点升级为销售网点,协助构建社区团购群。村民通过团购群线上下单,商品经客货邮公交专线配送至村级网点。同时,依托三级物流网络,利用公交返城运力“捎带”分散农产品出村。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已累计销售配送各类农副产品55万元,为各村级服务点增加营业额近22万元。
“我们不仅要帮村民卖货,更要教会他们自己卖货。”邵玮晶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客货邮公交专线覆盖面,增设电商服务点,启动村民直播培训计划,让更多农民掌握电商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